原子力顯微鏡接觸模式下對待測樣品的要求
點擊次數:802 更新時間:2023-02-16
原子力顯微鏡(AFM)是一種可用來研究包括絕緣體在內的固體材料表面結構的分析儀器。利用微懸臂感受和放大懸臂上尖細探針與受測樣品原子之間的作用力,從而達到檢測的目的,具有原子級的分辨率。由于原子力顯微鏡既可以觀察導體,也可觀察非導體,從而彌補了掃描隧道顯微鏡的不足。
原子力顯微鏡起初是在1985年發明的,其目的是為了使非導體也可以采用類似掃描探針顯微鏡(SPM)的觀測方法。原子力顯微鏡(AFM)與掃描隧道顯微鏡(STM)主要的差別在于并非利用電子隧穿效應,而是檢測原子之間的接觸、原子鍵合、范德瓦耳斯力或卡西米爾效應等來呈現樣品的表面特性。
原子力顯微鏡的測量對于樣品沒有什么特殊要求,主要用來測量固態樣品表面或在不同環境如液相、溫度或氣氛環境下的固態樣品表面等。對原子力顯微鏡被測樣品的尺寸,不同尺寸的機臺會有不同的要求。常規的小樣品原子力顯微鏡,一般只能測量幾十毫米到一百毫米直徑以內的樣品,厚度范圍從幾毫米到幾十毫米之間;常規的大樣品原子力顯微鏡可以測量到100mm尺寸以上,如150mm直徑,200mm到300mm直徑的樣品,樣品厚度范圍可以從幾十毫米到幾百毫米。如今較大行程原子力顯微鏡或超大行程原子力顯微鏡可測量如400mm、500mm以上尺寸樣品都可以直接測試,也可以測量100mm到200mm厚度或者更厚樣品,滿足超重超厚樣品測試需求,還可以根據被測樣品實際尺寸進行訂制樣品臺,滿足不同尺寸樣品的測試。